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官网
学校主页 | 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教师观点>>正文
 
 

【李建军】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人才支撑体系

[发布日期]:2024-05-11  [浏览次数]:

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金融已然成为大国竞争的核心领域。纵观大国发展史,荷兰、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的崛起无一不伴随着强大的金融体系做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经历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的历程。在此背景下,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这一宏伟目标,并强调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为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那么,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是什么?2024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金融强国所具备的关键核心要素包括“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前五大关键核心要素事实上都需要依靠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金融人才队伍的极端重要性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重要讲话中都做了重点阐释。在201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培养、选拔、使用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金融人才,特别是要注意培养金融高端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在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因此,明确金融强国背景下强大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和方向,认识中国金融人才队伍的现状,剖析当前金融人才培育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金融人才培育机制,对于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是建设金融强国的根本保证

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是建设金融强国的第一资源和根本保证。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在于金融强国关键核心金融要素相关领域专业人才队伍的壮大,具体包括以下四方面。

第一,强大的货币与强大的央行需要具有全球视野的战略型专业人才。在强大的货币方面,其关键在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增加人民币在国际贸易、金融交易和国际储备中的使用。而上述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人民币跨境交易的便利化、人民币清算行布局的优化和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建立等具体举措。此类场景往往涉及不同国家之间的金融部门交流和协作,对金融人才的国际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强大的央行方面,其不仅要求央行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双支柱框架,同时还要求其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维护全球经济稳定,而提高央行全球影响力的重要维度之一便是培养和选拔出具有全球视野的战略型专业人才和中央银行家。此类人才一般应具备在国际金融组织机构、世界主要国家的央行、财政部等重要系统的工作经验,在重要岗位进行过历练。

第二,强大的金融机构需要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的管理型与技能型专业人才。金融机构的强大表现在多个维度,既包括金融机构具有强大的经营能力、强大的风险控制能力,也包括多层次、国际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强大的经营能力要求金融机构在金融业务拓展、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持续稳健耕耘;强大的风险控制能力则表现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包括事前风险防范和事后风险化解能力。金融机构上述能力的建设要求金融人才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管理才能。此外,多层次和国际化对应中小金融机构扎根本土、进行特色化经营的能力,以及大型金融机构参与跨境金融服务、进行国际化经营的能力,而此类能力的实现依赖具备特色化和国际化能力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第三,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需要足够的能应对全球金融市场风云变幻的实战型专业人才。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包含众多维度,如完善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一流的金融机构以及发达的金融市场。其中,发达的金融市场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发达的金融市场既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等的充分发育,也包括在大宗商品市场上定价的影响力,还包括金融市场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功能、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高度互联互通水平。相较于金融体系的其他组成部分,金融市场往往对于信息的反应更加灵敏,市场价格的变化和波动中蕴含更多的不确定性,在建设过程中的风险也相应更大,亟须一批能够从容并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市场风云变幻的实战型专业人才。

第四,强大的金融监管需要具备把握金融发展与安全关系能力的有强大稳定性的守夜型专业人才。强大的金融监管表现为金融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金融风险处置能力的不断上升,以及参与国际金融监管规则制定能力的不断增强。在强大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中,始终要把握的一对重要关系便是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二者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事实上是金融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平衡。强大的金融监管体系能够较好地处理二者的关系,进而在保证金融安全的基础上促进金融发展,而支撑监管系统的人才需要在政治上过硬,规制意识和执行力强,具备把握金融发展与安全关系的能力,具有强大内外在稳定性。此类人才的培养需要经过专业训练、岗位锻炼、意志磨炼,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二、强大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应坚持的基本方向

强大金融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以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方向指引,从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和纯洁性四方面出发,坚定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方向。

第一,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强调政治性。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关系到发展与安全两方面,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金融人才对于金融工作政治性的认知,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凝心铸魂。同时,完善金融系统党的组织体系,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将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以政治建设强化金融人才队伍建设。

第二,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人民性。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始终贯穿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过程之中,是金融工作的初心所在。在金融人才队伍的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金融人才要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保证金融工作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夯实专业性。金融工作包含大量专业知识,专业性是保证金融体系高效运转和金融稳定的关键所在。金融人才队伍必须具备强大的专业素养,特别是金融资源配置和金融风险控制方面的能力。金融人才要提高配置金融资源能力,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金融人才也要提高对风险的敏感性以及风险处置的专业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第四,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保持纯洁性。金融是与资金密切相关的行业,极易产生金融腐败问题,纯洁性是保持金融底色的核心所在。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指引,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同时,金融干部人才要以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专业化为要求,金融业务和管理人才要坚持金融伦理道德和职业操守,以纯洁性保证金融工作不变色。

三、中国金融人才培养与强大金融人才队伍需求存在差距

(一)中国金融人才队伍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金融人才队伍也不断壮大,无论从金融人才队伍的总量、结构还是素质上来看,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

第一,金融人才总量不断增大。《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金融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为740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了212万人。同时,2022年末的金融业就业人员在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中占比4.43%,比2012年末上升了0.97个百分点。此外,在非国有和集体金融机构就业的比例自2012年末的61.71%逐年上升到2022年末的90.87%,在国有和集体金融机构就业比例由38.29%下降到9.13%,这一数据反映了过去十年我国非国有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

第二,金融人才就业结构逐步优化。《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金融业细分行业就业人数分别为,货币金融服务374.7万人、资本市场服务36.9万人、保险业394.3万人、其他金融业12.6万人,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5.5%、75.7%、125%、80%,以银行业(货币金融服务)为主的金融人才就业结构发生明显转变。在金融人才专业技能结构方面,过去十年最大的亮点是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占比不断上升,近八成银行的金融科技类员工数量占员工总数比重超2%。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截至2022年末的金融科技人员数量均超万人。未来,金融人才结构的优化会带动我国金融结构进一步优化。

第三,金融人才素质显著提升。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金融业就业人员中,受教育程度为大学本科的人员占比为46.8%,受教育程度为研究生的人员占比为7.2%。而在2012年,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中受教育程度为本科的人员占比为23.4%,受教育程度为研究生的人员占比为2.3%。过去十年中吸纳了大量高学历人才,从业人员中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占比显著提高至54%,相比2012年翻了一番,和教育行业并列所有行业中的第一。此外,在金融人才待遇方面,金融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从2012年的8.97万元上升至2022年的17.43万元,仅次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所有行业中位列第二。

(二)中国金融人才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人才大国。然而,与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强国相比,我国金融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金融人才培育中仍存在以下三方面突出问题。

第一,金融人才培育模式与现实需求脱节。我国高校当前的金融类人才培育模式与现实需求明显脱节,具体表现有以下三方面。首先,高校金融类教学内容一般滞后于金融实践的发展,关于金融科技等前沿交叉内容涉及较少,导致学生就业时缺乏从事金融科技等复合型金融岗位的能力。其次,高校金融类教材理论内容多来自国外教科书或直接采用国外经典教材,而其中对于中国金融原创性理论知识的讲解甚少,导致大多数金融类专业学生对于中国金融现实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尚不到位。最后,高校对于金融类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系依然以书面闭卷考试为主、重理论而轻实践,缺乏对于学生金融实践能力的培育与考核,导致学生金融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

第二,高端和国际化金融人才培育不足。当前,我国金融体系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做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等,都亟须相应的高端金融人才队伍来支撑,然而此类人才的培育数量却明显不足。以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为例,《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预计2021 年至未来5年,金融科技人才需求总量超过115 万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截至2024年3月末,全国共有121所院校开设金融科技本科专业,人才培育数量远远达不到需求。此外,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的高端金融人才不仅需要熟练掌握金融知识,还需要在科技发展、环境科学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然而,大部分高校目前在此类新领域的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还远远不足。在国际化金融人才方面,金融强国之路必定要求中国在国际金融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应地需要能够在国际金融舞台上展现中国风采的国际化金融人才。近年来,国际金融组织虽然有部分中国籍高管出现,但总体上来说,中国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投票权份额和管理人员比例仍与中国本身的经济实力有较大差距,反映了我国在国际化金融人才培育方面的不足。

第三,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有效机制建设不足。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当前“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这些问题既反映现实经济金融客观风险因素,也反映了金融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和金融监管部门人才队伍建设的短板。近年来,金融监管机构开出的罚单数量和金额也维持在高位,其中不乏大量触目惊心的金融腐败和市场操纵的案例。这些问题都说明,我国金融领域人才培育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在树立金融从业人员正确的义利观、金钱观和价值观方面,以及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机制建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加快金融人才队伍建设与优化金融人才培育体系

我国当前在金融人才培育方面的不足制约了强大金融人才队伍建设质量,亟须进一步优化我国金融人才培育机制,为建设金融强国提供充足人才储备。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第一,改进金融教学内容及教师考核机制。在金融教学内容方面,既要将金融发展的新模式、新技术等尽快纳入现有课程体系,增加金融科技、智能金融等方面的课程;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课程中融入中国特色金融理论与实践,通过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金融发展的丰富实践,提炼具有原创性、解释力、标识性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推动形成中国金融理论体系,推动建设中国特色金融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特色鲜明的中国金融学教材和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对于中国金融发展历程及现实金融问题的把握和认知能力。在教师考核机制方面,持续推进“破五唯”,使得教师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创新和学生培育过程中,打造和推广兼具金融理论与中国特色金融实践的金课,着力提升金融专业教学水平。

第二,促进金融人才培育政产学研融合。发挥好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益处,提升金融人才实践创新能力。以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需求为导向,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重点领域,加强高校和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的深度合作,建立校企联动的紧缺急需金融人才培育模式。以高校理论知识教育为根基,以政府、企业的真实场景为实训场域,以解决其真实需求问题为必答卷,强化创新人才培育的目标导向,提高金融人才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加强与金融机构、信息科技或者大数据企业合作建设实验室或者开发实验教学项目,通过多方协同,充分发挥各方在金融理论知识、实验数据、实验场景问题的独特优势,提高实验教学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成效。同时,在金融教学评价体系上,逐步改变以书面闭卷考试为评价主体的现状、打破唯绩点论,将金融实践能力作为学生能力考查的重要维度,着力提升金融人才解决现实金融问题的能力。

第三,创新金融前沿交叉领域高端人才培育模式。推动金融学科与信息科学、统计与数学等学科融合创新发展,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聚焦金融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动布局、提前谋划、动态调整优化学科设置,有的放矢地为国家培育“高精尖缺”急需人才,解决金融高质量发展中的卡脖子难题,引领金融创新发展。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作用,创新交叉人才培育模式,自主培养造就前沿交叉领域高端金融人才。在具体人才培育机制方面,既可以通过校内资源的整合重组、成立跨学科的金融教学研究团队,也可以通过院校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构建跨校跨学科合作共建人才联合培育的新范式,为金融前沿交叉领域提供充足的战略人才储备。

第四,扩大金融人才双向开放交流。在金融人才“走出去”方面,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可选派骨干积极参与国际国内行业组织,了解行业前沿发展趋势、最新框架技术,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提升中国金融部门的国际影响力;高校可建立国际组织实习实践常态化机制,提高高校国际化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和国际事务熟悉程度。通过“金融+语言”的双专业交叉融合培养,为国际组织培养熟悉国际金融运行规律、全球金融治理规则、具备国际化视野和交流沟通能力的金融人才。在金融人才“引进来”方面,编制相关的人才需求目录,强化对具有国际金融机构任职经历管理人才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技术和专业背景的金融科技人才的引进,营造金融人才良好发展环境,优化金融人才生活服务,强化海外金融人才的社会认同感。

第五,加强金融人才政治和文化教育。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指引,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强化金融人才政治和文化教育。高校作为金融人才培育的摇篮,需要不断强化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同时,教师作为人才培育主体,其言行对于学生义利观、金钱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高校需要坚持党管人才,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和首要任务,紧抓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关、进人关、培养关、稳定关和发展关,打造政治坚定、熟悉中国金融实际、传承创新的教师队伍梯队。此外,加强对于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廉洁教育、推进惩治金融腐败、规范从业人员任职和执业管理等,规范化、净化金融从业生态,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的金融干部人才队伍。


来源:《财贸经济》

审核:彭俞超



上一条:【彭俞超、李建军】劳动力成本上升与高科技企业创业 下一条:【吴偎立】中国经济暂未进入“日本化”状态,但风险仍存

关闭